上一篇文章從理論上對Kotlin協程進行了部分說明,本文將在上一篇的基礎上,從實戰出發,繼續協程之旅,
從源頭說起
在Kotlin中,要想使用協程,首先需要使用協程創建器創建,但還有個前提——協程作用域(CoroutineScope
),在早期的Kotlin實作中,協程創建器是一等函式,也就是說我們隨時隨地可以通過協程創建器創建協程,但在協程正式發布以后,協程創建器需要在協程作用域物件上才能創建了,Kotlin添加了協程作用域來實作結構化并發,什么是結構化并發呢,通俗地說就是正確實施多個協程監控、管理的能力,在實際業務中,我們可能需要創建多個協程物件來完成不同的作業,為了對這些不相關的協程管理起來,Kotlin引入了協程作用域,通過某個協程作用域創建的協程都會被它管理著,在條件滿足的時候,執行每個協程的取消作業或者結束自己,
為了方便我們直接上手,官方提供了MainScope
和GlobalScope
供我們使用,正如名字那樣,他們分別有不同的應用場景,前者比較適合用在UI相關的類中,而后者適用于在整個應用生命周期中都需要存活的類中,當然,對于Android開發者,其實我們有更好的選擇——使用ViewModel
的Kotlin擴展,它不僅有著全部的協程作用域功能,開箱即用,而且還在onCleared
方法中實作了自動取消,
創建協程
有了協程作用域,那我們來創建一個最簡單的協程吧,
viewModelScope.launch{
//這里就是協程代碼啦啦啦啦
delay(2000)
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 World")
}
launch
創建并啟動了一個協程,協程啟動兩秒后,在控制抬列印了Hello World,然后協程就結束了(協程是有完整生命周期的),這個協程完成的作業有限,我們可以使用執行緒完成相同的功能:
thread {
Thread.sleep(2000)
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 World")
}
我們可以看到,除去構建函式,兩段代碼唯一的區別就是延遲函式——delay
和Thread.sleep
.從功能上看他們都是讓后面的代碼延遲執行,但是效果卻是不一樣的,前者不會阻塞執行緒,這段代碼其實是放在主執行緒里面執行的,但是它不會影響到UI的繪制,而后者假如把它放在主執行緒執行的話,應用會出現兩秒的無回應,Kotlin把這種不會阻塞當前執行緒執行的函式稱之為掛起函式,掛起函式可以在掛起點斷開與當前執行緒的聯系,讓執行緒空閑下來完成其他的操作,當條件滿足后,掛起函式重新在掛起點恢復,接著往下執行后面的代碼,
還有個小問題沒有解決,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曾經說過,掛起函式只能在掛起函式中執行,既然delay
是掛起函式,那么反推,我們的代碼塊也應該是個掛起函式,而這個掛起函式就是所謂的協程體,
讓協程跨執行緒作業
如果你看到上面的代碼,然后轉手在協程體里面寫個網路請求的話,你會發現,你的應用崩潰了,這是怎么回事呢?因為協程雖然不會阻塞主執行緒,但是主執行緒是不允許進行網路請求的,如果這時你就急著下了協程沒啥用的結論,那么你就膚淺了,讓我們稍微改一改上面的代碼,讓它運行在子執行緒吧,
viewModelScope.launch (Dispatchers.IO){
//這里就是協程代碼啦啦啦啦
delay(2000)
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 World")
}
很好,現在協程體里面的網路請求可以順利執行了,但是很快有讀者就會發現新問題了——我怎么把網路請求的結果傳回主執行緒呢,難不成還搞個Handler
,那和直接使用執行緒有什么區別,辣雞協程,嘿,別急,這個協程其實也為客官處理好了,讓我們再次改造一下代碼:
viewModelScope.launch (Dispatchers.IO){
//這里就是協程代碼啦啦啦啦,這里是在子執行緒執行的代碼哦
//假裝這個是網路請求吧
delay(2000)
withContext(Dispatchers.Main) {
//哦豁豁,這里竟然運行在主執行緒哦
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 World")
}
}
很好,我們可以愉快地使用協程處理網路請求了,那么這些魔法是怎么發生的呢,停下腳步,我們來重新審視一下上面的代碼,
首先,相比于最開始的代碼,我們的代碼里多了兩個物件,一個方法呼叫,首先我們來看那兩個物件,從名字中我們不難猜到它就是調度執行緒的,
Kotlin提供了四個常用的實作
-
Default
,它是標準協程構建者默認使用的調度器,使用共享的執行緒池作業,適用于計算型的任務; -
Main
,它是代表UI執行緒的調度器,通常來說只有一個執行緒,使用這個調度器就可以直接在協程中操作UI; -
Unconfined
,它沒有限定執行緒范圍,它在哪個執行緒中被呼叫就會在哪個執行緒里執行完初始的代碼,直到遇到掛起函式,隨后它會使用掛起函式指定的調度器恢復,這個程序可以一直持續下去, -
IO
,是用來承載阻塞的IO操作的,如檔案讀寫,網路連接等,是我們比較常用的調度器,
所以那兩個調度器物件是讓協程切換作業環境的魔法,接下來還有一個方法呼叫沒有解釋,withContext
的作用是將當前的協程調度器切換到指定的調度器上,用這個調度器接著執行構建塊中的代碼,同時它也是一個掛起函式,提到掛起函式,我們就該想到,它是可恢復的,所以當這個掛起函式的代碼塊執行完成之后,它會自動恢復成原來的調度器,接著往下執行,
用協程串聯兩個異步操作
在專案開發中,還有一種常見的應用場景,客戶端需要先請求一些配置資訊,然后利用配置資訊再請求真正的內容資訊,這個程序描述起來是串行的,但是代碼寫起來卻是割裂的,需要在第一個網路請求的回呼中處理和發起第二個請求,然后在第二個回呼中獲取真正需要展示的資料,可能這個程序還會加個存庫,或者觸發另外請求的作業,那么完了,這代碼沒法看了,這放在以前,這種情況通常會使用RxJava,但是RxJava的代碼可讀性也還是差點意思,那么Kotlin協程可以寫成什么樣呢?
viewModelScope.launch(Dispatchers.IO) {
val retrofit=Retrofit.Builder().build()
val apiUser=retrofit.create(APIUser::class.java)
val user=api.current()
val detail=api.userDetail(user.id)
withContext(Dispatchers.Main) {
userLiveData.value=https://www.cnblogs.com/honguilee/archive/2023/06/16/detail
}
}
這和我們寫一般的同步代碼一摸一樣,沒有回呼,也不需要付出其他代價,這個程序甚至可以一直加下去,其實我覺得這個才是協程的真正威力,
讓多個協程一起作業
我們繼續復雜化使用場景——我在做一個多端使用的筆記App,現在用戶打開了某一個已存在的筆記,為了讓用戶能快速瀏覽到上一次的操作資訊,一方面我需要從檔案中讀取上一次操作的結果,另一方面我要拉取遠程的操作結果,然后對兩個結果合并,決定最終的展示資料,考慮到這兩個操作其實是并行的,上面我們讓協程串聯起來的思路已經不適用了,因為協程里面的操作都是串行的,既然一個協程解決不了,我們再加一個協程可不可以呢?看著好像是可以,但是,協程操作的結果我們怎么獲取到呢?查閱API,我找到了另一個協程構建器async
,它會回傳一個協程物件,然后通過await
方法獲取到協程的計算結果,思路來了,我們馬上動手
val fileResult=viewModelScope.async(Dispatchers.IO) {
//假裝是讀檔案的代碼吧
1
}
val networkResult=viewModelScope.async(Dispatchers.IO) {
//也是假裝是網路請求的代碼
2
}
val fResult=fileResult.await()
val rResult=networkResult.await()
val result=if(fResult>rResult){
fResult
}else{
networkResult
}
然后你就會發現報錯了,await
是掛起函式,看來兩個協程還完成不了,要三個,所以,讓我們創建第三個協程吧
//前面的兩個協程不變
viewModelScope.launch {
val fResult=fileResult.await()
val rResult=networkResult.await()
val result=if(fResult>rResult){
fResult
}else{
networkResult
}
}
這就是協程間通信的基本寫法啦,從這個基礎之上,甚至還能衍生出更復雜的版本,但是萬變不離其宗,都可以參考這種思路完成,
協程的取消
正如之前提到的一樣,協程有著類似于執行緒的完整生命周期,包括創建,激活,完成中(取消中),已完成(已取消),剛才我們的示例都是正常狀態,協程完成作業后會自動結束,但協程的另一條取消流程我們還沒有提到,協程有自己的取消API——cancel
可供使用,我們只需要保存好協程創建者回傳的協程物件就行了,當然更常見的還是文章開篇提到的使用協程作用域取消,這個操作會取消所有的協程,
總結
本篇文章從協程創建開始,講到了怎樣用協程寫出異步代碼,怎么讓多個協程共同作業,雖然覆寫了很大一部分使用場景,但是依然還有遺漏,由于篇幅限制,遺漏部分將在下一篇博文中繼續講解,希望大家持續關注,
青山不改,綠水長流,咱們下期見!
轉載請註明出處,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uj5u.com/yidong/555429.html
標籤:其他
上一篇:Kotlin協程-從一到多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