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錄:
1.容器資料卷是什么?
2.容器資料卷能干嘛?
3.容器內添加資料卷
3.1 直接使用命令添加
3.2 使用DockerFile添加
4.資料卷容器
1.容器資料卷是什么?
先來看看Docker的理念:
* 將運用與運行的環境打包形成容器運行 ,運行可以伴隨著容器,但是我們對資料的要求希望是持久化的,
* 容器之間希望有可能共享資料,Docker容器產生的資料,如果不通過docker commit生成新的鏡像,使得資料做為鏡像的一部分保存下來,那么當容器洗掉后,資料自然也就沒有了,
為了能保存資料在docker中我們使用卷,(一句話:就是想在docker和宿主機之間實作資料共享,資料持久化,類似于redis中的RDB、AOF)
2.容器資料卷能干嘛?
卷就是目錄或檔案,存在于一個或多個容器中,由docker掛載到容器,但不屬于聯合檔案系統,因此能夠繞過Union File System提供一些用于持續存盤或共享資料的特性:
卷的設計目的就是資料的持久化,完全獨立于容器的生存周期,因此Docker不會在容器洗掉時洗掉其掛載的資料卷,(實作容器的持久化、容器之間的繼承 + 資料共享)
特點:
1:資料卷可在容器之間共享或重用資料
2:卷中的更改可以直接生效
3:資料卷中的更改不會包含在鏡像的更新中
4:資料卷的生命周期一直持續到沒有容器使用它為止
3.容器內添加資料卷
在容器內添加資料卷有兩種方式:①直接使用命令添加;②使用DockerFile添加,
3.1 直接使用命令添加
docker run -it -v/宿主機絕對路徑目錄:/容器內目錄鏡像名
此時,宿主機上的myDataVolume和docker特定容器中的dataVolumeContainer,這兩個目錄就實作了資料共享,
在docker中的這個共享目錄就可以稱為 容器卷目錄,
可以使用docker inspect 容器ID,查看容器內部細節,可以看到這兩個目錄已經系結成功,并且RW(read/write,即讀寫權限)為true,
下面,首先在宿主機的 myDataVolume 目錄下touch創建一個檔案host.txt,然后到docker的centos容器中的 dataVolumeContainer 目錄下,ls看到host.txt已經存在了,這說明讀權限是共享的,之后vim host.txt向其中寫內容,然后touch創建container.txt,再回到宿主機中查看,一樣可以cat讀取到目錄中的檔案,當然vim也一樣可以,這里忘記寫這個命令了,
總之,此時就通過命令創建容器資料卷,進而實作了宿主機與docker容器之間的資料持久化與資料共享,
下面,我們將docker中的容器停止退出(exit是容器停止退出,ctrl + P + Q是容器不停止退出),再看看是否依然是資料共享,
首先exit,然后docker ps可以看到此時已經沒有容器實體運行了,
然后到宿主機中,touch創建一個檔案,然后vim這個檔案向其中寫內容,
上面在宿主機中已經添加并且向檔案中寫了內容,這里先使用docker ps -l查看最近創建運行的容器(也就是剛剛停止的那個centos),然后docker start再次進入這個centos容器實體中,可以看到在共享目錄下仍然存在剛剛宿主機中添加的host.txt,
結論:容器停止退出之后,宿主機仍然和docker容器保持著資料持久化、資料共享,
下面這張截圖寫反了,應該先執行第二步,再執行第一步,
首先這個命令與上面的docker run的區別就是,它的后面多了個 :ro,這個ro的意思就是 read only 只讀,也就是說此時docker容器中那個共享資料的目錄只有讀權限,將不再享有寫權限了,
這里執行完docker run,先在宿主機中vim host.txt,然后cat可以讀取到,回到docker的centos容器實體中,cat依然可以讀取到,但是想要touch創建就不行了,因為ro限制你的docker容器只有讀權限,沒有寫權限了,
通過上面的 :ro,只讀權限,也可以使用docker inspect 容器ID,查看此時容器內部的細節,RW已經為false了,也就是雙方不再共享讀取權限,
3.2 使用DockerFile添加
上面說完了使用命令添加容器資料卷的方法,這里再來說一下使用DockerFile添加,
出于可移植和分享的考慮,用 上面的docker run -it -v 主機目錄:容器目錄這種方法不能夠直接在Dockerfile中實作,由于宿主機目錄是依賴于特定宿主機的,并不能夠保證在所有的宿主機上都存在這樣的特定目錄,
首先在宿主機根目錄下創建一個mydocker用作測驗,在mydocker目錄下vim一個Dockerfile,并添加下面第一個紅色框中的內容,
然后執行docker build,該命令是從特定的Dockerfile中創建一個新的鏡像,執行完畢,可以在最后看到該鏡像的ID,
docker images就可以看到我們剛剛build的那個新鏡像了,此時直接run,使這個新鏡像生產一個容器實體來運行,
在上面使用命令添加的時候,我們可以顯式的指定出宿主機和docker容器中具體的共享目錄,
而此時使用Dockerfile添加,并沒有顯式的指定出共享目錄,那么就使用docker inspect 容器ID,查看該容器的內部細節,進而看到雙方的共享目錄,
得到宿主機與docker容器各自的共享目錄之后,分別cd進入這兩個目錄,在其中touch創建檔案,可以看到同樣能夠讀取到,即實作了資料持久化、資料共享,
在docker中的這個共享目錄就可以稱為 容器卷目錄,
4.資料卷容器
命名的容器掛載資料卷,其它容器通過掛載這個(父容器)實作資料共享,掛載資料卷的容器,稱之為資料卷容器,
下面測驗仍然以Dockerfile檔案build的那個鏡像為模板,生產三個容器實體運行,
首先以szh/centos為鏡像模板,run生產一個dc01容器實體運行,然后進入到dataVolumeContainer2這個容器卷目錄,touch一個dc01_add.txt檔案,
之后ctrl + P + Q,當前dc01容器不停止退出,
再次以szh/centos為鏡像模板(本是同根生),run生產一個dc02容器實體,與dc01不同的是:此時的dc02是從dc01這個容器中掛在了資料卷,
可以理解為redis中的主從復制,或者是Java中的繼承,
dc02容器實體運行之后,也進入到dataVolumeContainer2這個容器卷目錄中,touch一個dc02_add.txt檔案,
之后ctrl + P + Q,當前dc02容器不停止退出,
下面是dc03,和上面的dc02完全一樣,我就不再多說了,
由于我們上面的步驟已經以同一個鏡像模板生產了3個容器實體來運行,并且都ctrl + P + Q,這三個容器還未停止運行,
此時我們docker attach再次進入dc01這個容器的資料卷目錄下,ls可以看到剛剛在dc02、dc03的資料卷目錄中創建的那個檔案,此時在dc01中也可以讀取到,
也即實作了dc01、dc02、dc03三個容器之間的資料持久化、資料共享,這就是資料卷容器,
下面,我docker rm -f將dc01這個容器洗掉,docker ps可以看到正在運行的容器中已經沒有dc01了,
然后我們docker attach進入dc02的資料卷目錄中,touch一個dc02_update.txt,然后再進入docker attach進入dc03的資料卷目錄中,可以看到剛剛在dc02中創建的那個dc02_update.txt檔案,在dc03的資料卷目錄中,也讀取到了
結論:資料卷容器之間資訊的傳遞,資料卷的生命周期會一直持續到沒有容器使用它為止,
也就是上面洗掉了dc01,但是還有dc02在使用資料卷目錄,所以仍然可以和dc03實作資料持久化、資料共享,
轉載請註明出處,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uj5u.com/qita/295766.html
標籤:其他
上一篇:2021-08-21 網安實驗-Wireshark資料抓包分析之DNS協議
下一篇:運維自動化工具之Ansible